如何挽救火星測溫裝置 新方法是什么
來源:未知
美國“洞察”號火星無人探測器團隊日前決定,將啟用新方法“挽救”該探測器的溫度測量裝置,查明故障原因并找到解決方案。這一裝置的下探設備今年2月開始執(zhí)行任務后不久即受阻“擱淺”。
據(jù)美國航天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介紹,項目科學家和工程師計劃從6月底起操控“洞察”號的機械臂分三步抓取這一測溫裝置,并放回原處。整個操作流程大約需要一周時間,“洞察”號上的相機在此期間將給測溫裝置拍照,以幫助團隊明確故障原因。
由“洞察”號帶上火星的這部測溫裝置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提供,放置在火星表面,以測量火星“體溫”及內(nèi)部熱流動。該裝置配有一個長約40厘米、代號“鼴鼠”的自錘式長釘,能像機器人一樣從火星表面下探至5米左右深度進行測量。
據(jù)任務團隊介紹,只要“鼴鼠”能下探至少3米,就能獲得火星內(nèi)核的重要科學信息。但“鼴鼠”2月底自火星表面下探至約30厘米后,就遇到阻礙暫停。
團隊分析認為, 有可能的原因是摩擦力不足導致“鼴鼠”停止下探。“鼴鼠”需要靠其周圍的土壤增加摩擦力抵抗設備的后坐力,以向下掘進。但“洞察”號周圍的土壤難以提供足夠的摩擦力,這可能造成“鼴鼠”只在原地“彈跳”而無法下探。
測溫裝置首席科學家蒂爾曼·施波恩表示,將使用“洞察”號的機械臂按壓火星表面,以增加“鼴鼠”附近土壤的摩擦力。
目前,“鼴鼠”的支撐部分擋住了“洞察”號相機觀測“鼴鼠”的視角,因此機械臂將挪動支撐部分的位置,以看清“鼴鼠”所處狀況,并搜集更多信息。
據(jù)介紹,這一過程存在技術風險,機械臂既要挪動支撐部分,又要確保“鼴鼠”不會被拔出地面。一旦“鼴鼠”出土,將無法再次下探。“洞察”號于去年11月26日在火星艾利希平原成功著陸,執(zhí)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“內(nèi)心深處”的任務。